护好“行驶中”的个人信息安全 主页 > 时政热点 > 时评转发
问车载人工智能机器人,过去一个月车辆到过何处,答案一清二楚;车辆发生事故,车企能比车主更早获取行车记录视频;车刚开了3000公里,就接到4S店电话,“您的车已经行驶了3000公里,该去进行首次保养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日益驶入日常生活,不少人碰到过这样的场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网联汽车正逐步成为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这类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实时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位置信息、行驶轨迹、消费习惯等。一些车主反映,个别汽车存在过度或者超出用户授权收集信息的行为。现实中,还有数据因车企技术漏洞或管理疏忽发生泄露,被企业、第三方机构用于商业分析、广告推送等,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活动,乃至危害国家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收集的用户信息数据,为智能辅助驾驶、人车互联等提供了数据基础,成为优化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资源。正因此,更要及时规范车企行为,避免其“野蛮生长”,让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收集使用真正向上向善,成为行业发展的“助力”而非“阻力”。
对个人信息的越权收集或泄露,本质上是车企对自身数据权力的滥用。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给数据权力划清界限。其实,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使用中的数据、个人信息保护,国家已经出台了法律法规。但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对于这一新兴领域针对性不强,难以全面覆盖收集、存储、使用诸环节;《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又面临着位阶不高、规定滞后等问题。因此,应总结目前的智能网联汽车隐私保护制度,及时依据技术变革加以更新,适时上升为法律或行政法规。同时在内容上要更加强调“数据最小化”原则,即只收集实现特定功能所必需的数据,及时应对新出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企业是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环节,必须发挥关键作用。需要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竞争如此激烈,个人信息保护是否完善到位,关乎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一旦被发现未经授权收集信息,或信息泄露,车企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市场销路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行业组织也应发挥作用,督促企业自律发展。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组织向通过汽车隐私保护功能测评的车企授权使用“隐私保护”标识,这样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个人信息保护关乎消费者自己的利益。现实中,有一些车主对用户隐私政策不关心,甚至本着“太长不看”的心态,对信息授权协议“盲点同意”;有的消费者则对自己的汽车会收集哪些信息不清楚。因此,可以把个人信息保护宣传、培训等嵌入汽车销售、上牌登记等环节,切实让每一名消费者提高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其合理设置隐私权限,在畅享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便利时也扎紧安全的篱笆。
智能网联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呵护好产业发展势头,更要给产业发展厘清边界,设好“红绿灯”。在安全的轨道上,实现企业和用户的共赢,才是大数据时代汽车企业的长远发展之道。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招考信息
校内路线
真实课堂
从正公考
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
我们的原则
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
13815858212
025-85205812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