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倒闭潮”能证明“文科无用”吗? 主页 > 时政热点 > 时评转发
比如,哈佛本科生学院2024年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二十多个系,其中大多是文科专业。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部分高校宣布取消历史、文学、艺术等“实用性”不强的专业。而在国内高校,似乎也有类似趋势,一些大学撤销或合并了文科学部,停办诸如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音乐学、广播电视学、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人文社科专业。
一时间,文科式微的论调再度甚嚣尘上,质疑文科重要性的声音不断放大,文科学子的内心也不免失落、迷茫。如何看待这类现象,如何理解文科的意义,如何展望文科的未来?
全球范围文科裁撤确是事实,有一些共性的原因,最重要的两点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教育部门压缩支出,叠加不少国家入学人口减少,首先裁撤的就是难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文科专业;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高校增设与之相关的理工科专业,相应就要减少文科专业。在此背景下,文科确实显得“弱势”,甚至给人一种“跟不上时代”之感。
但以此断言文科无用,甚至失去意义,乃是一种误读。高校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乃常规操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理工科人才需求多些,对人文社科人才需求相对少,也很正常。但就业人数多寡,不能和学科本身重要性简单挂钩。
笔者去年曾在江苏常州调研,当地以制造业闻名,对各类理工科人才需求旺盛,但当地干部也提到,近年来致力于为工业城市增添文化色彩、历史内涵,稀缺的恰恰是那些能够以文化包装城市,以文化产业丰富城市底蕴的优质人才。
由此观之,并不存在文科无用或不重要,关键是学科能不能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们最应追问是:今天的中国需要怎样的文科?我们要培养怎样的文科人才?
毋庸讳言,当前许多文科专业显得“鸡肋”,多在于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尽合理。尤其是在曾经高校扩招背景下,因文科专业无需机器、实验室等设备,开设成本低,一时大量涌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即便文科专业出现一定程度裁撤,也恰恰有助于就业市场供需回归动态平衡。
事实上,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文科专业和文科生有着广阔天地。人工智能等技术一日千里,恰恰需要科学哲学、法律规范迎头赶上;社交媒体、短视频风起云涌,流量的竞逐背后,离不开传播人才的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建造、中国制造的舞台,也少不了跨文化学者、商业人才、语言人才的倾情投入……
如果放在更长的文明长河中观察,人文社会科学,承担着传递文化知识、培育道德理念的功能,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在西方,柏拉图、莎士比亚、康德等璀璨的名字,与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的名字同样闪耀。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我们既有改变人类历史的四大发明,也同样有老子、孔子等光耀千秋的名人和学派,深深影响着世界。
今天中国文科的发展,既需要从文明视角站高望远,也需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衔接。仰望星空,亦脚踏实地,文科无用论自然“无用”。
甚至可以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无论道德修养还是思维训练,亦或是人文素养、灵魂深度,养成一个更完整的人,不正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前提和旨归?文科学子当有这个自信。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招考信息
校内路线
真实课堂
从正公考
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
我们的原则
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
13815858212
025-85205812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