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似是而非”课何以成爆款? 主页 > 时政热点 > 时评转发
2019-10-25 16:59 来源:
大学“似是而非”课何以成爆款?
2019年秋季新学期,“似是而非”课第一次出现在复旦大学的课表上,立刻成了爆款。课程集结了文、理、工、医不同学科的多位教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为教学目的。
这种听起来既不高端,似乎也未必能给自己的专业学习提供什么具体帮助的“通识课”能火起来,甩干其中“混学分”的水分,说明这一课程还是准确击中了很多学生的需求点。
难道说经历过系统科学教育洗礼的高校学子,也会上“伪科学”的当吗?当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在笔者看来,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会选修这门课,未必是被防“伪科学”的现实需求所吸引,而是为了探究科学常识和提升逻辑推定能力的知识需求而来。
现今学子,烦恼并不在于获取资讯的途径太少,而是苦于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很难从中筛选出真实合理的部分。且不说“隔行如隔山”,要求所有人掌握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并不现实。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文理分科”的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在如此环境中构建起的知识框架,广度自然容易存在局限。就拿笔者本人来说,作为一名文科生,要是我现在面对一则关于磁化水的虚假广告,肯定就被所谓专家成套的理论唬住了,根本没法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出“水不是铁磁性物质,无法被普通磁石磁化”的科学常识来提醒自己别上当受骗。
所以说,这门“似是而非”课妙就妙在它洞悉了这一问题根本,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提升学生的辨识思维作为教学目标。就如授课教授盛卫东所说的那样,“浪潮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我们要深究背后的原因,如果我们不仅能建立是非观,而且可以洞悉背后的推手是怎样的,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知繁复而复杂的世界”。
通过开设一门选修课,帮助学生锻炼科学的逻辑推理思维,汲取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想法是好的。想来,如此“百科全书”式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科学的思维路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助益。按理说,“通识课”是应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知识,适当降低课程的接受门槛。但从现下部分学生存在诸如“课程形式有点像讲座,内容不能深入,对我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帮助不大”等反馈来看,授课教师也应意识到授课对象都是高校学子,课程深度应该根据合理的调查研究做出适当调整,如此才能避免“似是而非”课从好课变成“水课”。
(转自网络)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从正公考2026国省考笔试课
从正公考2026年国省双考笔试课程一期将于2025年7月5日开课(共49天),可单独报班,学费21800元;加考前20天国考和省考刷题冲刺模考,全程69天,含赠...
2024-12-12 关注度:997
-
从正公考2025江苏事业单位笔试课程
从正公考2025江苏事业单位笔试封闭特训课程初定于2024年3月9日上课。新学员可免费试听一天,满意后再交学费。课程安排具体如下:...
2024-12-12 关注度:700
-
江苏省考申论怎么学
第一步:找些近几年江苏省考申论试题做看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考公。说明:现在考公人多,试题较难,竞争激烈。如果不适合,不要浪费时间。第二步:听一个完整的针对江苏省考...
2024-09-15 关注度:636
招考信息

从正公考
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
我们的原则
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