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腐”了,怎么办? 主页 > 时政热点 > 时评转发
2025-02-16 11:12 来源:网络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时刻——明明只是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却感到格外疲惫;明明什么也没做,却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问题。那么“恭喜”,你的大脑可能被“腐蚀”了。最近,“脑腐”(Brain Rot)一词入选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2024年度词汇,其大意指的是“由于数字信息,尤其是社交媒体低质信息过度输入而导致精神和智识状态衰退”。这个扎心的词何以引发世界各地网友的共鸣。数据显示,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大约相当于174份报纸和5000张图像,但大脑的容量却与十万年前几乎无异。信息过载的代价,是专注力瓦解、思考力衰退。深夜,无数张疲惫的脸庞被手机屏幕照亮。有人被算法推进甜宠剧的海洋,看完后却对故事情节没什么印象;有人沉溺于短视频,指尖上滑的频率从15秒加快到5秒;有人逐个点开“深度好文”“重磅演讲”“业内必读”,大部分文章的命运却终于“收藏夹吃灰”……既怕错过,又难消化;信息愈丰饶,精神愈荒芜。数字时代,我们的内心世界似乎正经历着一场未曾预料的“水土流失”。进一步讲,当“脑腐”症状蔓延开来,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深度思考的能力,更是理解复杂世界的耐心。只需连续点击三条美食视频,平台上便铺天盖地涌来“网红探店”;随手转发过一则社会新闻,信息流从此铺满情绪化议题。相似的内容反复强化,相左的观点自动过滤,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将我们困在认知闭环里。手机中的内容无奇不有,仿佛能装下整个世界;但反过来看,几寸见方的屏幕,是否也无形中限制人类的视野、支配生活的范围?过量的连接和信息,剥夺了使用者本应投入到现实生活的时间与精力。但若因“脑腐”将数字技术妖魔化,或许也是一种傲慢。回望过去,柏拉图曾在《斐德罗篇》忧心书写会腐蚀记忆,梭罗则试图用湖畔独居抵抗工业时代的生活异化。某种意义上,“脑腐”成为热词,背后也是人们面对技术进步的集体焦虑感。事实上,今天的我们,不必逃离现实,刻意构建技术鸿沟,却需要一场“认知返乡”:在信息洪流中划定边界,在即时满足中保留深度思考和共情的能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重拾纸质书,关闭App的算法推荐功能,尝试用长邮件和好友联系,将手机调为灰度模式以降低刺激……数字时代的“认知断舍离”,到底效果如何?一名深圳90后青年的生活实验,或许能给我们启发:几年的时间里,他曾用过翻盖手机,也用过现金,但智能手机没有完全退出他的生活。如今,他的智能手机日均使用时间维持在2小时左右。正如他所说,“当一个人不从快速滚过的信息流里认识世界的时候,世界也会跟着慢下来”。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对纷至沓来的信息进行价值排序,做出取舍,考验着每个人的数字素养。千百年来,人类为了联系、了解、触碰远方,几乎用尽了全部的想象力。而今,信息的海洋中,人类学家却开始警示“附近的消失”,提醒年轻人重新找回对真实生活的感知。毕竟,只关注手机软件中的图文视频,我们很容易脱离具体环境的历史、文化和人情味,淡化了与大地的联系,弱化了对世界的感知。如何让“腐蚀”的大脑重新“锋利”起来?答案就藏在菜市场的叫卖声中,藏在夜校的欢笑里,藏在Citywalk的脚步下,也藏在公园长椅的阳光里。抽出时间,认真凝视生活,专心体验周遭,是对冲信息技术进步弊端的一剂“良药”。今天聊到这么晚,你的手机电量估计也要耗尽了。关机后,信息的洪流就将被截断。愿你能睡个好觉,让疲惫的大脑好好休息。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从正公考2026国省考笔试课
从正公考2026年国省双考笔试课程一期将于2025年7月5日开课(共49天),可单独报班,学费21800元;加考前20天国考和省考刷题冲刺模考,全程69天,含赠...
2024-12-12 关注度:997
-
从正公考2025江苏事业单位笔试课程
从正公考2025江苏事业单位笔试封闭特训课程初定于2024年3月9日上课。新学员可免费试听一天,满意后再交学费。课程安排具体如下:...
2024-12-12 关注度:700
-
江苏省考申论怎么学
第一步:找些近几年江苏省考申论试题做看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考公。说明:现在考公人多,试题较难,竞争激烈。如果不适合,不要浪费时间。第二步:听一个完整的针对江苏省考...
2024-09-15 关注度:636
招考信息

从正公考
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
我们的原则
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