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从正公考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13815858212 QQ刷题群:595084405

“没苦硬吃”与“没福硬享”之间,有没有余地? 主页 > 时政热点 > 时评转发

2024-08-06 12:35 来源:网络
前段时间,两位老太太的故事走红网络。一个是在地里捡了40斤小麦,累到住院半个月;另一个是子女花费5000元路费回家帮她干农活,结果收成不够路费一半,老人还累得住院了。“老一辈主打一个,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没病我找病,有病我硬扛。”网友一番总结,引发广泛共鸣,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家老人令人啼笑皆非的“吃苦”故事。

“有福不享”“没苦硬吃”,最普遍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上。水果、饭菜,新鲜的不吃,要从剩的、坏的开始吃;空调、洗碗机,买了也不舍得用,怕费电、甚至怕用坏了。甚至,还有坚持往自家上百万的房子里捡垃圾的老人,哪怕累出腰伤,前前后后治疗花了大几万,仍然每天坚持翻垃圾桶……可能初心是好的,但最后往往苦没少吃,福没享到,钱也没省下来,让人既心疼,又无奈。
面对这样的老一辈,小一辈里有人选择硬“怼”,宁愿激烈争吵,也不愿看着他们继续吃些没必要的苦;有人则是好言劝,尽力沟通说服,同时做好为他们兜底的准备;更多人更多时候都在默许容忍,实在受不了了只能背后默默吐槽。
但就像有网友说的,年轻人身上也有自己的问题——“没福硬享”。长辈觉得贵、觉得没必要的消费,在年轻人眼里,是“省着点也富不了,花这点也穷不了”的新鲜尝试。比起长辈对延迟满足的偏好,年轻人则秉承着“先苦不一定后甜,先甜一定甜了”的人生哲学,及时行乐。
那么问题来了,“没苦硬吃”与“没福硬享”,到底谁对谁错?其实,人生选择有不同、没高下,代际差异脱离具体场景也很难断言是非。比争论对错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社会的变迁、认知的冲突,以及代际沟通的难题。


纵览老一辈“没苦硬吃”的行为,背后的指向其实很明确: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要知道,许多老人成长过程中物质条件匮乏,深知生活不易。即使如今物质条件早已充裕,但依然延续着过去的印记和惯性。而现在的年轻人,生长于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追求。细想就能发现,他们并不是反对节俭,而是认为节俭应该建立在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的基础上;他们也并不否认吃苦带来的精神修炼,而是觉得不该吃没必要的苦。

从价值观角度而言,何为苦,何为福,可能不同的人就能咂摸出不同的味道来。种地种菜、长途跋涉,很多老人并不觉得这是吃苦,也没有通过能吃苦来教育晚辈,而是在干活和忙碌中找寻自己的价值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年轻人有时也在吃老年人理解不了的苦,比如花钱去健身房“受罪”,熬夜不睡“追剧”“开黑”。

需要看到,不管讨论如何,都不要落入单方面的嘲讽抨击。其实,“有福不享”“没苦硬吃”,小一辈对老一辈的如此评价,有不解无奈,有愤怒烦闷,但更多是关心。而小一辈“没福硬享”的自嘲,也蕴含着好好养育自己,重视自我需求的时代表达。差异客观存在,并非不可调和,“道”的层面需要求同存异、理解包容,“术”的角度则呼唤更多智慧和技巧。
有人说,爱一个人应该是以对方希望的方式,而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妨抱持开放心态,多一点“难得糊涂”和“你试试看”,少一点“你懂个啥”和“你听我的”,通过共同体验和充分交流,找到吃苦和享福的平衡点。这个过程,不仅是代际之间的交流,本身也是家庭成员情感联结的加深。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 从正公考2025江苏事业单位笔试课程

    从正公考2025江苏事业单位笔试封闭特训课程初定于2024年3月9日上课。新学员可免费试听一天,满意后再交学费。课程安排具体如下:...

    2024-12-12 关注度:700

  • 南京从正公考联系方式

    电话: 贺老师15805173932 王老师13815858212 前台025-85205812微信: ...

    2024-11-24 关注度:606

  • 江苏申论学习媒体推荐

    时近十月,准备江苏省考、国考的同学开始进入学习状态了,但一些同学常为看哪些媒体、哪些栏目对申论学习有帮助而纠结。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三个媒体及其对申论学习有帮助的栏...

    2023-09-17 关注度:142

校内路线

真实课堂

从正公考

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

我们的原则

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

13815858212

025-85205812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

首页 关于我们 开课信息 师资介绍 招考信息 学习指导 笔试题 面试题 时政热点 政策问答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从正管理咨询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 飞酷网络

ICP备案号:苏ICP备2020053670号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扫一扫

添加王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