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房”又“洗白”?你还愿意给它机会吗? 主页 > 时政热点 > 时评转发
淀粉肠,街边小摊的热门小吃。最近,有媒体曝光淀粉肠存在用鸡骨泥代替鸡肉以次充好、无专门国标等乱象,此事引发热议后,淀粉肠小摊瞬间被食客“打入冷宫”。而后几天,又有科普文章解释,鸡骨泥本身无害,但生产过程需保证卫生安全。“不要一杆子打死所有淀粉肠”的声音渐多,部分淀粉肠品牌迎来销量环比上涨超500%。
为啥“被骂惨”的淀粉肠,能迅速“被原谅”,实现“翻盘”?这并非消费者被带了节奏,反而说明他们在认真关注事件进展、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认识不断提升。从嫌弃、开骂到原谅、复购,产生转折的节点,在于科普分析迅速传播,也在于相关地区开展突击检查,用产品符合相关食品安全规定的事实“给说法”。与此同时,生产厂商公开配料表、出具食品检测报告,甚至实时直播生产流程“以正视听”;淀粉肠摊主也主动标明采购来源,并把检验报告制作成大立牌竖在摊位前。可见,经营主体换位思考,市场监管到位及时,科普信息补位全面,消费者才能重拾信心。
在社交平台上,“该不该再给淀粉肠一个机会”一度引起热议。一些网友表示“我给你机会,谁给我的身体机会”,也有网友觉得这是厂家和监管部门亟需面对的问题。不同表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共同的态度:食品安全重于泰山,让人牵挂、不容闪失。尽管知道市场内良莠不齐,但谁也没有透视一切的“慧眼”,部分消费者只好对有风险的食品“一刀切”地拉黑。越来越长的“塌房名单”,折射出普通消费者维权的无奈,也从另一个层面透出对市场监管的期盼。
槽头肉制作的“梅菜扣肉”、过期食品混用的奶茶、腐烂水果做成的鲜切果盒……媒体曝光的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在引发较大关注后,都迎来了更严格的监管。但食品安全不应止于“打地鼠”,需要兼顾“当下改”与“长久立”。比如另一种国民小吃——辣条,也曾“江湖乱战”,甚至闹出过“在一地符合食安标准的辣条卖到另一地就不合格”的笑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后,辣条有了统一的生产卫生规范,不仅禁用防腐剂、限用添加剂,还倡导减盐减油减糖,实现了“相对健康”。
淀粉肠也好,辣条也罢,惹人喜爱的点无非有二:一是廉价易得,口感愉悦;二是自带回忆滤镜。像是玛德琳蛋糕引起普鲁斯特对似水年华的追忆一样,这类小吃的诱人味道通常能将人带回校门口买零食的童年时光,用味觉记忆带来情绪价值。但国民小吃也不能只活在童年滤镜里。更安全、更卫生,甚至更高阶要求的更创新,才能让他们在圈粉的路上行稳致远。
关于淀粉肠的讨论还在继续,令人欣慰的是,这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相关标准制定的关心。加工厂生产和储存环境、产品理化指标等,都进入大众视野。曾起草制定火腿肠“国标”的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日也表示将“开会研究”。这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我们的关注或许能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小食品行业,类目繁多、受众甚广,一头关乎舌尖安全,一头连着就业民生。防止国民小吃频频塌房,有赖于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毕竟,小食品的财气,靠口味的人气,更靠质量的底气。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招考信息
校内路线
真实课堂
从正公考
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
我们的原则
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
13815858212
025-85205812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