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系何人?这得从上世纪说起。1991年10月,在殷墟花园庄东地一处窖藏坑内,社科院考古所团队发掘出土了龟甲和兽骨1583版。其中,689版契刻有2250余条商王武丁时期的占卜记录,而问卜者被尊称为“子”。这次发掘,不仅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让这位“子”从深埋的黄土中、漫漶的历史中走出来。经过多年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子”是商王武丁与妇好之子,亦即古代典籍中所记的“孝己”,商甲骨文中的“小王”。
在“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展厅,精挑细选的110余片卜用甲骨,从“子”系何人、“子”之起居等方面,将这位神秘人物的生活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对展品进行系统逻辑梳理,无疑有助于增进大众对当时的宗法制度、社会结构及家族形态等的理解。
考古学讲究“以物论史、透物见人”。以卜用甲骨策划人物主题展,是殷墟博物馆新馆展陈的一次开创性尝试,实现了文物的活化利用。商代“小王子”的“朋友圈”很精彩,彼时将领的一生也可以很丰富。觚爵鼎尊,体现位高权重;钺刀戈矛,彰显赫赫军威;锛凿铲刀,再现生活场景……在“长从何来”展厅,集中展示了从亚长墓出土的一系列器物,讲述了一位名叫“亚长”的商代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也描摹出其铁血柔情的立体形象。通过文物讲故事,不仅更令人信服,也更为生动鲜活。
“一片甲骨惊天下”“观此胜于读古书”。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殷墟是我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古人以刀为笔,以龟甲兽骨作纸,通过问卜的方式,把祭祀、田猎、征战以及生活日常记录了下来。自1928年我国考古人在洹河沿岸挥出第一铲土以来的近百年里,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前赴后继,让商代文明更全面地展露出来。作为探源中华文明的一种可信证据,殷墟甲骨文可以说是一本讲述商代的“百科全书”,把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
将文物进行成组展示,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殷墟文物换“新家”,也焕新了展陈理念和文物表达方式。与此同时,通过探索甲骨文数字焕活技术、建设“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等方式,甲骨文中的“大邑商”面貌愈发清晰,沉睡3000多年的商文明正通过更多形式走入公众视野。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考古热、博物馆热带动文旅热。三星堆上新的神兽,因酷似“小猪佩奇”被游客争相打卡;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奇妙夜活动,让人体验“一字千年”的穿越。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推进,时下,如何用更为新颖的展陈形式、灵活的表现手法、易懂的话语体系以及年轻人乐于接受的观展体验,让伟大的中华文明在不失权威准确的同时,更好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考验着博物馆的策展理念和群体智慧。
在司母辛鼎等青铜重器边停留,在屯南甲骨等龟甲兽骨边驻足,到现场追寻甲骨文中的“大邑商”,来一场穿越3000年的时空之旅……和国宝交流、与古人对话,拾起的不仅是历史的痕迹,更是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期待博物馆这所大学校,课程更丰富、形式更灵活,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浸润当代生活。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招考信息
校内路线
真实课堂
从正公考
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
我们的原则
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
13815858212
025-85205812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