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中蕴含怎样的时代密码? 主页 > 时政热点 > 时评转发
近日,一场在上海举办的市民收藏比赛引发关注。从常见的字画、邮票到新锐的盲盒、手办,再到小众的彩绘蛋、滑雪板,隐于都市的收藏家们涉猎之广、用心之细、寄情之深,令人大开眼界。
收藏是一种发乎本能的行为。自古以来,人们秋收冬藏,将盈余的粮食、珍贵的物资纳而藏之,不仅是当下的生存需要,更是面向未来的安全感。而收藏也一度成为帝王之家、达官商贾的雅好。从隋文帝、唐太宗到康雍乾三代,珍禽异兽、金石书画等均藏于内府,客观上为中华文化的薪火不辍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资料。
纳入匣中的收藏品,蕴含着历史传承、时代精神。明代的董其昌、文徵明,不仅以书画称世,在鉴藏领域也颇有建树。民国时期,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大力搜罗,使得大量中华文化瑰宝免于失散或湮灭的厄运。1949年以前,郑振铎全力抢救战乱时期江南各大藏书楼的流散古籍,同时亦竭尽全力抢购古代陶俑,为国家保存了大量珍贵艺术遗产。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他将自己收藏的陶俑和陶器悉数捐献国家,后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从历史中走来的收藏品,以及它们被搜罗、收藏、展出的曲折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的艺术面貌和时代特色。
收藏同样是扎根寻常百姓家的凡人雅好。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收藏不再是一件高门槛的小众爱好,也不局限于传统类别。在各类收藏比赛、展出或是小范围的交流中,滑板、徽章、粉饼盒、米奇公仔等年轻态、时代味的新锐收藏选择同样各放异彩。藏品海海,当中有的需要阅历和经济基础做支撑,还有更多或许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只要有心、有识、有趣,都可以“集腋成裘”。某种意义上说,收藏是和自己对话,更是在记录生活史和心灵史。
“喜新”能否不“厌旧”?收藏行业面临承前启后、老树新花的发展周期。一些地方的收藏家协会表示,灯具、无线电、邮票等“传统”收藏品面临圈子缩小、后继无人的挑战。当曾经懂行识货的那代人老了,昔日珍宝能否免于流失走散,种下再壮大的种子,需要所有人的一道努力。与此同时,以潮玩、盲盒为代表的中国收藏玩具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期。有研究认为,2025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500亿。在这中间,不仅有国外IP漂洋过海来圈粉,也有越来越多中国文化IP正在创造、活化中获得强劲的生命力。个性化、品质化已日益成为收藏与文化消费的显著特色。
当然,收藏不仅有“重资产”,每一次拍照打卡、线上投稿都是属于你的“轻收藏”。从“美好天空记录者”的网络社群到网络高手的素材混剪,收集、甄别、收藏、记录,既是每个人习焉不察的文化实践,更是可以抵御时间、跨越地域的文化生活。还记得北京冬奥会时走红网络的日本记者辻岗义堂吗?衣服上别着、背包上挂着、手里面举着……誓要集齐“冰墩墩”的他,被中国网友爱称为“义墩墩”。这位冬奥收藏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是冰墩墩和冬奥会让他看到了一个真实、热情、了不起的中国。而这,恐怕正是收藏让人着迷和感动的又一理由。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招考信息
校内路线
真实课堂
从正公考
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
我们的原则
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
13815858212
025-85205812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