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成人ADHD,为什么让人如释重负 主页 > 时政热点 > 时评转发
生病,本是人人避之不及的事情。但最近,却有人表示,自己因为确诊成人ADHD而感到如释重负。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还晒出自己的确诊报告,话题“原来我有ADHD”的浏览量高达1600多万。ADHD是什么?确诊后为什么会让人“轻松释然”?
ADHD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决策等能力,导致他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行为和情绪问题。长期以来,ADHD也被称为“多动症”,大众印象中,它多出现于儿童群体。但实际上,成人确诊的比例也不低。有研究显示,成人ADHD患病率为2.58%到6.76%。
疾病,往往意味着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站不住、坐不住;容易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有阅读障碍和严重的“拖延症”……对儿童群体来说,这些症状常与“不懂事”、“淘气”等评价联系在一起,可总还有着“小孩子精力旺盛”、“以后注意点就好了”等托词来遮掩。但对成人而言,在要求更高效率、自律与情绪调节的职场环境,相关症状更容易引来态度不端、能力不足、不负责等批评指责,令人深陷焦虑内耗与自我怀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确诊ADHD不是晴空万里突降暴风雨,反而像是为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们带来了一束光亮。正如有患者所说,“确诊ADHD,让我觉得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释。”
因关注而集聚,因集聚而温暖。随着ADHD话题热度的攀升,许多原本沉默、隐身的成人ADHD患者,集聚成一个个社群,交流认识体会、分享经验探索、相互打气鼓励。一个个网络社区宛若心灵树洞,为被类似症状困扰的人们提供着情绪出口,也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诚然,确诊ADHD不是终点,亦不是答案,但发现了问题,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认识并正视ADHD,为确诊者打开了一扇与自我和解的窗口、提供了“对症下药”的可能,人们通过积极的心理治疗、药物疗法与行为干预等进行改善,不断提高专注度与执行力。这也为确诊者重新认识自我、主动扬长避短提供了思路,比如ADHD虽然带来了诸多困扰,但往往也赋予人们更丰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更旺盛的精力与活跃的反应,使他们能跳出既有思维框架,拥抱更加广阔的生命体验。与此同时,让更多人关注ADHD,也有助于为化解误解和偏见、促进理解和包容铺平道路。我们今天讨论ADHD,以前讨论抑郁症、孤独症,意义都在于此。
当前,社交平台上,围绕ADHD的话题,专业探讨很多,对号入座、“自我确诊”也不少。人们踊跃参与讨论,既源于对精神健康的重视,或许也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任性冲动、拖延分心的经历。借此消解胸中块垒,无可厚非。不过,医疗诊断是严谨的,依然要谨防过度娱乐化、盲目跟风带偏了焦点。热度过后,对ADHD的关注不能止步。将线上的共鸣化为理解与包容的实际行动,多些耐心与理解,少点苛责与偏见,“闪烁频率不一样的星星”也能在同一片天空中相互辉映、同放光芒。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招考信息
校内路线
真实课堂
从正公考
考公务员就找从正公考
我们的原则
真诚为您提供最优的服务
13815858212
025-85205812
扫一扫 关注从正公考
按照缴费先后顺序排座位!